
关注槐序姑娘,这里有最美古诗词。
生命以痛吻我,我便以歌回报!
电影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,有一句铭刻人心的经典台词:“在绝境中保持希望,上帝又能拿你怎样呢?”这句话像一盏灯,在暗夜里为我们指引方向。
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。每个人都会经历困苦与迷茫,甚至在痛苦的深渊中,感到一切似乎都无望,心灰意冷。然而,倘若能咬牙坚持下去,你会惊讶地发现,所有的痛苦和困境,终将过去。
展开剩余81%每个人都会经历独自走过一段难关,那时可能无人理解,孤单与寂寞交织在一起,但正是这些时刻,最能成就一个人的成长。你所需要做的,只是默默耕耘,坚持心中的信念,终有一日,你会从阴霾中走出,看到光明。
多年后回首往事,你会感恩那时候的自己,因为正是这些磨难,让你变得更加坚韧与成熟。
话说到这里,回到历史的长河中。公元1079年,宋神宗元丰二年时,时任湖州知州的苏东坡因遭到御史台的弹劾,被列举出数项罪名。这一举动迅速在朝堂上引起了波动,苏东坡的好友苏辙连夜给他写信,提醒他可能面临的困境,并劝慰他保持冷静,做好最坏的准备。
然而,情况远比他们想象的更为严峻。没过多久,台吏皇甫僎带着一队狱卒大张旗鼓地将苏东坡捉拿,整件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由于苏东坡在湖州有很多朋友,大家都因为担心牵连而不敢上前送行,最后只能看着他孤身离去。
一向以清高孤傲著称的苏东坡,突然间陷入这样的困境,内心难以承受,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,想通过投江了结一生。然而,狱卒严密的看守却让他没有得逞。即便如此,苏东坡依然在牢房中藏匿了一包毒药,时刻准备着结束生命。特别是,他曾告诉自己的儿子苏迈,如果外界情况有变,就派人送一条鱼过来。
奇迹般地,苏迈当天去找朋友帮忙时,恰好有人送来了鱼。于是,苏东坡决定写下诀别诗:“与君今世为兄弟,又结来生未了因。”然而,书信未曾送出,却意外地进入了宋神宗的案卷中。得知此事后,宋神宗动了恻隐之心,同时,王安石得知此事后,也写信给宋神宗,劝他说:“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?”这一番话让宋神宗意识到,如果处死苏东坡,他不仅是在杀害一个才俊,甚至是在为自己和变法埋下祸根。最终,苏东坡的死罪被免除,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,成为了一个没有品级的闲职官员。
即使如此,苏东坡的处境依然极为艰难。作为谪官,他不仅没有俸禄,还被要求在黄州居住,并受到严格监管,不能随意离开。于是,苏东坡只能暂时寄居在黄州的定慧寺,生活非常拮据。
黄州的四年,对苏东坡来说,确实是人生中最苦的一段时光。然而,在这段孤独与贫困中,他并没有气馁,反而收获了精神上的成长。在这段日子里,苏东坡的忠实粉丝——太学院学生马梦得,毫不犹豫地跟随他来到了黄州,并且竭力为他争取了一片荒山,让他可以自给自足地耕种。
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,苏东坡开始了亲手种田的生活,他取这片地为“东坡”,并自号“东坡居士”。这个时候的苏东坡,已经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官员,而是一个真正的农民,亦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词人之一。
在黄州生活的第二年,苏东坡收获了自己种下的粮食,他倍感欣慰,并写下了一篇短文,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《临皋闲题》。
《临皋闲题》简短而富有哲理:临皋亭下,八十步外便是滔滔长江,其中一半水源来自峨眉山的雪水,源源不断。日常生活中,吃喝用水都来自江水,那又何必急于回到家乡呢?这江山风月,原本没有一个固定的主人,谁能够随遇而安,谁便是这片土地的主人。听说范子丰买了新宅,不知与这里相比如何?相比之下,我的生活虽有不便,但心境却更为自在,虽不得免去役税和赋税,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呢?
苏东坡在这篇短文中,透露出他对生活的达观与超然,完全看透了功名利禄的浮华与虚妄。他的闲适生活,宛如隐士般的自在与洒脱。这种心境,也正是他后来诗中所言的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。
“江山风月,本无常主,闲者便是主人”这句话,带有浓厚的禅意,抒发了苏东坡的哲理思考。在他看来,世间一切山水风景,终究无主,能从中感受到闲适的人,才是真正的主人。陆游在《剑南诗稿》中便曾提到,借苏东坡的这句话称赞那些隐逸的贤人。
同时,这篇短文还蕴含了更深的寓意。苏东坡通过提到“青苗法”和“去役法”,隐晦地表达了他对当年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。经过亲身体验,他逐渐意识到这些变法对民众的好处,并在后来主动去拜访王安石,和解了过往的分歧。
这篇短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便是:人活得通透,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。不必斤斤计较,不必执着于世俗的成就与评价。豪华的宅邸未必带来幸福,平凡的草庐也能孕育出无尽的诗意。真正的快乐,在于减少计较,减少负担,拥有一颗宽广的心。
发布于:天津市冠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